Overview
本教程将对英国“强化帝国”国策树中建立帝国联邦相关进行介绍,并针对王党和右转两条线路进行相对详细的攻略讲解,并附有一些其他有关无关的细节。
前言1:何为帝国联邦?帝国联邦有什么好处?
简而言之,从1.5猛虎DLC增加决议系统后,钢四给不少国家增加了决议建立新国家(倒车)的设计,比如欧盟,SPQR,神罗,拜拜等,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决议能够给予建立新国家所需省份的核心。在1.6男人枪重做英国国策树之后,玩家获得了一个结合国策和决议联合建立的帝国联邦,将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和马来亚)合并成英国的一体,并且如同其他决议新国家一样,获得除印度和马来亚之外上述所有英联邦属国的核心。
而对于英国而言最重要的在于,帝国联邦甚至给予了获得美国所有本土州(包括阿拉斯加)在内全部核心的机会,使得玩家能够以100%的效率获得美国的所有人力,工厂和战略资源而不必担心受到占领区惩罚,轻松应对中后期全世界各大列强。在此之上,如果是右转英国,完成帝国联邦之后如果占领了比荷卢法德意六国的全部核心,玩家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欧盟(不过大英帝国的国名不会更改)并获取该六国省份的核心,使得该路线下英国获得开局七列强之五的核心,超越罗马帝国成为全游戏中可获得核心最多最强大的可建立国家(全球防御委员会除外)。
历史上,帝国联邦是联合王国(大英帝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人士提出的将各自治领与不列颠合并到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联邦制超级大国的设想,然而最终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轰轰烈烈的殖民地独立运动而破灭。所以相比无脑倒车,这玩意更符合钢四搞if世界线的主旨×
前言2:建立帝国联邦有什么需求?什么情况下不能建立帝国联邦?
在意识形态上,建立帝国联邦并没有严格限制。虽然英文维基上介绍说左转不能建立帝国联邦,但是根据国策代码来看似乎只有起手的【巩固不列颠帝国】有意识形态限制。而且,帝国联邦也存在针对每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名和五种国旗(王党路线根据印度“皇冠上的明珠”是否加入有细微差别),
民主:Commonwealth of Nations 英联邦
法西斯:The Empire 大英帝国
共产:Commonwealth of Peoples 人类英联邦(群星人联前身可能性×)
中立:Imperial Federation 帝国联邦(右侧国旗为印度同意加入的版本)
由于本人并没有尝试左转建立人联,所以去查阅了一下讨论,发现reddit有人做过尝试,然而在左转完两年后的内战中ai方过于强大而没有成功。对自己操作能力有信心的批社玩家可以去挑战一下。
【帝国联邦】国策本身所需要的前置需求,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五个国家首先要和英国当前意识形态一致,其次自治程度降到最低(半吞并附属国,如果右转则为帝国属地),并且在前置的【帝国会议】中各属国同意加入帝国联邦;印度则需要额外完成【印度自治】;马来亚的状态则不考虑在内。除此之外,如果上述有国家不存在,并且该国所有核心都被英国控制,同样可以满足要求(如果五国全部不存在则会直接跳过帝国会议),然而印度依旧需要点完对应国策。
在建立帝国联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
民主路线(稳定航行)相对来说会比较困难,因为【调整航线】会使得自治领由于意识形态分歧主动独立,继而利用【天佑国王】线【将自治领关回樊笼】的国策获得对前自治领的宣称从而重新夺回自治领,之后不论是傀儡还是直接吞并都比逐步降低自治度到半吞并附属国的民主路线快速得多。当然,玩家依旧可以采取建工厂、租借装备的办法手动降低自治度,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海军船坞下大量的运输船,然后将运输船租借给属国(因为陆军空军装备会随着科技发展逐步更新,而只有宗主国最新科技版本的装备租借才能降低自治度。运输船和支援装备、摩托化步兵等一样没有代差,加上英国自带全球最大海军,打完美国之后海权无忧,完全可以把船坞空出来专门造运输船)。
当然,国策也会给英国提供降低自治度的国家精神修正,比如【全球防卫】线的【维持帝国完整】每日降低自治度0.5,【天佑国王】线的【帝国征募】每日降低自治度1,而【帝国会议】本身完成之后也有给英联邦属国每日降低自治度3的效果。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自治领(右转状态下是卫星国)属于最高自治等级的傀儡国,降到最低等级仍然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如果要尽快降低自治度,以便尽早建立帝国联邦,将充足的工业和人力投入到欧洲和亚洲战场,租运输船建工厂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何拿下美国?
由于美国核心对于帝国联邦来说是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存在,因此建立泛北美邦的决议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英国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加拿大,不论是用和平的方式还是用枪杆子的方式。民主路线相对会比较困难,但【维持帝国完整】下【强迫执行海军条约】可以让英国获得针对拒绝削减主力舰数量的签约国的战争目标;而为了满足要求,玩家可能需要拆解自己的一些主力舰(影响不大,英国有空优就行了,剩下的交给海轰×)。
而对于王党和右转就简单许多了,【天佑国王】线印度/爱尔兰/前自治领的五个前置五个国策点完之后【统一英语圈】也会直接给予傀儡美国的战争目标。而对于美国要尽量在39-40年前解决,否则走出了大萧条并且解除了不受影响的孤立,美国迅速爆发的工业和陆军实力将使得英国寸步难行。
正文:1.【王党】/【组织黑衫军】,调整航线的准备
王党即爱德华八世执政,需要英国触发爱德华八世退位危机的时候坚持大婚或者通婚才能满足要求过渡到中立(君主制)政体。该事件会在1月20日原英王去世,爱德华八世上位后不久开始,因此在此之前可以先点完【调整航线】,【巩固不列颠帝国】或者部分左侧的工业线来尽快增加科研槽。在退位危机生效期内,英国将会不断触发各种严重降低稳定度的随机事件,并且导致本届内阁辞职,整个政府机构停摆的状态。当然,最严重也是玩家最需要的,便是五大自治领集体独立并自行成立英联邦。在这之后只要玩家解决了加拿大,并且提前在其他自治领有过占领领土,就可以一口气重新夺回全部的自治领。当爱德华八世大婚成功完成,危机解除后便可点完【王党】国策开始收复自治领的行动。
组织黑衫军同样是一系列事件组成,当然更多包含了决议在内。玩家需要用政治点数在不列颠各地区组织黑衫军游行,根据消耗的政治点数不同,增加的法西斯支持率也不同,同时也会根据结果不同程度降低国家稳定度(25%概率和平游行,降低支持率1.5倍稳定度;50%概率正常游行,降低支持率2倍稳定度;25%概率暴力游行,降低支持率3倍稳定度)。一旦稳定度低至50%以下便会爆发内战,而之前完成游行的省份则会确保开始时处于玩家方控制之下。当然,考虑到可能破坏提前准备好的对自治领的布局以及内战中的不确定因素,我个人更倾向于平稳完成这场意识形态变更。呼吁克制花费25政治点数,可以大幅降低下一次游行的暴力程度(和平/正常/暴力概率变更为31%/62%/6%),而第一次游行过后则可以花费50政治点数让莫斯利发表反德演讲,只要稳定度在80%以下便可以获得60天内每周稳定度+2%的效果来抵消游行的稳定度惩罚。只要最终法西斯支持率达到50%便可花费100政治点数进行最终的唐宁街游行完成右转,并获得1年内每周稳定度+1%的修正(因此没有必要额外堆高稳定度再完成右转)。
在自治领独立之前,我个人有过一个不一定每次都成功的操作,便是向全部自治领要求军队指挥权,并把他们送到一个偏远小岛上(马岛,南乔治亚岛等,尽量是1级港口),隔断所在海域的舰队和商船补给,把这些部队困在岛上。通常独立之后他们会处于流放状态,因为没有陆路而不会主动回到自己领土,因此拥有超低组织度和装备补给。独立后可以在岛屿附近安排潜艇袭击运输船,这样开战后大量部队会直接在回国路上被沉海。
正文:2. 【确保自治领】→【将自治领关回樊笼】→【统一英语圈】
完成了意识形态变更,下一步便是着手处理自治领问题。右转之后自治领并不会像王党那样立即脱离英联邦/同盟国,而【确保自治领】便是给予英国一个和平的机会来阻止自治领的独立。点完这个35天的国策之后,英国将获得一系列针对五个自治领的决议,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军队派往自治领执行戒严并进行政治宣传,确保对自治领的控制同时和平转弯。每个自治领都需要若干9600人力的部队(正好是默认步兵师9步的模板)守在指定省份,才能花费50政治点数在180天内保持戒严;只要处在戒严期内,自治领就绝对不会触发独立事件,而英国要趁这个时间花费25点政治点数开始政治宣传(90天内每天英国当前意识形态+0.3%),最终在对应意识形态支持率高到20%之后(从0开始需要60天;右转状态下南非已经有约20%支持率因此可以直接完成)再花费50政治点数完成政府换届。由于不戒严的状态下几乎可以肯定半年内自治领都会一个接一个独立,因此实际上英国在这个时候不可能有足够的步兵师在限期内来完成所有自治领的和平转变(事实上计算之后的结果是玩家需要总共77个9600人力的步兵师和625政治点数来同时完成这项任务)。当然,由于这套决议对部队的装备和经验没有要求,因此可以用殖民地/骑兵模板先下一堆20%训练的部队,然后转编制成复制的低优先度步兵师,并且装备选项中全部不给的办法弄一堆赤手空拳步兵师充数。不过毕竟这样的办法虽然能完成决议,但是自治领的自治度没有变化,因此不如放走独立再打回来。如果玩家对自己的操作有自信,可以放走所有自治领独立,不过由于自治领并非同时独立,因此玩家需要逐个击破,特别是由于加拿大被美国保独,需要独自对抗美加两国部队。没有自信的则可以用决议和平转变加拿大,之后再用【统一英语圈】推平美国。
对于美加联军,大部分加拿大部队可以用之前说到的技巧沉海,但是由于拉布拉多基建差港口小,基础可摆放的部队少,加上天气寒冷,骑兵和轻坦飙车速度严重受影响,难以包美军饺子。玩家可以在北部放上一些部队慢速推进,用一两个飙车师向西尽量扩大战线的同时,另一批部队从加勒比登陆南部,来逼迫美军分散兵力拉长战线,增加出现破绽被包饺子的机会。当然,毕竟美国的海军世界第二,这么登陆必然会使皇家舰队蒙受损失,加之英国的燃油储备低,主力舰队全军出动只能维持一个月的运转,因此成功登陆后不要恋战,尽量把舰队拉回远离北美的不列颠本岛。
而如果选择了先确保加拿大再统一美国的思路就要注意,由于从美加边境发起进攻必须加拿大参战,因此在召唤加拿大之前玩家需要向加拿大要求军队指挥权,并把加拿大的部队放在边境上纯粹填线,阻挡美军进攻。不要让加拿大部队产生减员,也不要让他占领任何美国领土,否则他会产生战争分数并在最终和谈的时候划走一部分美国的领土,这会严重拖慢建立泛北美邦的进度。
(【确保自治领】对于左转也适用,只是左转没有国策获得针对脱离英联邦的前自治领的战争目标,不过本身作为共产政体依旧可以制造宣称。此外如果不选择建立帝国联邦而是重新审视殖民地政策,【确保自治领】决议中成功转向的自治领在去殖民化过程中也不会被释放成独立国家)
如果和平转变了加拿大,在点完【将自治领关回樊笼】后到【统一英语圈】攻打美国之前英国最多有210天的窗口期处理剩余(印度则是左侧的【夺回皇冠上的明珠】获得宣称。由于印度之后会爆发内战最终变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四国分治的状态,建议这个国策放在英语圈前面最后点,否则容易错失其中某些宣称,不过可以在之后重新以“割让领土”的战争目标开打,比常规宣称征服消耗时间短,并且不会过期)。在这个时间内英国完全有机会处理掉南非土澳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胜利点很分散,建议分出多个舰队绕一圈制海,多点同时登陆速战速决,新西兰则由于地盘小,胜利点容易有守军,建议部队从港口两侧登陆进行包围夹击;南非由于有接壤因此相对简单。
但是由于三场战争各自独立,在进行第三场的时候紧张度容易高到法国保独。因此如果无法避免和法国的战争,我个人会建议开局研究务必留一个伞兵,研究完毕立刻开始训练8个师,开打之前提前规划好制海制空伞降登陆,方便迅速空降高分胜利点。39年前的法国还有混乱的政府,使得其被占领30%胜利点就会投降,而39年后法国随时会点国策移除这个国家精神,届时依靠登陆和空降打败法国将困难许多,因此建议尽早处理;而考虑到法国是因保独被牵入战争,因此务必选择最容易对付的自治领(比如南非,或者新西兰)留到最后让法国保独。
当然,王党的路线相比之下就容易很多。因为各自治领一同独立并且建立了英联邦阵营(一般加拿大是阵营领袖,偶尔澳大利亚也会变为主要国家),因此不需要为了和美加联军作战而头疼,也不需要完全击败所有自治领,只需要提前规划好登陆,占领各自治领一个省份即可(否则和谈会被判定“未被战胜国触及”而无法获得领土)。与右转相反,尽量赶在印度内战之前击败自治领,否则爆出的其他国家不会被算入英联邦阵营中,需要再经由国策获得宣称各个击破。注意不要直接宣战加拿大,因为会被美国保独;相反,选择南非或者新西兰作为宣战对象,这样阵营领袖的加拿大会被召唤,而美国则不会。
不管是王党还是右转,在击败自治领后的和谈中,务必保留傀儡加拿大(否则没有机会建立泛北美邦),而其他自治领可以直接吞并也可以保留傀儡——他们的自治度会下降到附属国/帝国自治领(法西斯傀儡分帝国属地/帝国自治领/卫星国三个等级,不同于普通傀儡的半吞并附属国/附属国/殖民地/自治领四个等级),但玩家依旧可以租借运输船来加速自治度降低。我个人看法是,只要玩家吞并了自治领的全部核心,就满足了帝国会议和帝国联邦的前置要求,而且吞并与傀儡并不影响玩家获得核心的情况:玩家总是会获得加拿大(泛北美邦)、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核心,而印度和马来亚的核心则不会,哪怕点了【印度自治】的国策并且保留印度作为傀儡使其同意加入帝国联邦。因此,直接吞并加拿大以外所有自治领最为方便,省时(省去大量70天发展自治领工业的国策:早将近一年完成帝国联邦获得美国核心比那几个耗时70天的工厂收益高多了),省政治点数(之后解释),省运输船。
正文:3. 【帝国会议】和建立泛北美邦
确保了自治领领土都在英国手里,就可以继续往下点国策一路到帝国会议。在此之前,玩家需要确保加拿大(和其他自治领,如果没吞并的话)和英国的关系为+100甚至溢出,因为帝国会议会给予所有自治领对英国的态度-100,而态度越好越能保证自治领最终同意建立帝国联邦。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点帝国会议开始便和自治领开始改善关系,并且在完成帝国会议国策前约30天内给自治领租借运输船(通常500艘能够保证+50);如果加拿大因为有英国领土的宣称而降低态度,就把拉布拉多和纽芬兰归还给他们。与此同时,玩家需要早早准备积攒政治点数,这是帝国会议中最最最重要的元素。
在此之前谈一下泛北美邦的问题,它并不需要在帝国会议之前建立;只要在帝国联邦成立之前建立泛北美邦即可,前提是英国完全控制美国本土的所有核心领土(包括阿拉斯加,不包括波多黎各和夏威夷)。如果在之前带加拿大打美国的过程中让加拿大拿了战争分数并且抢走了任何一块美国核心,玩家就必须要手动降低加拿大的自治度,并花费300政治点数吞并加拿大,再将加拿大释放出来,才能让加拿大回归其本应有的领土范围。我个人没有测试保留美国傀儡的情况(比如首都留在夏威夷或者巴拿马运河),这样或许会给玩家保留美国的舰队,但为了避免无法建立泛北美邦,保险起见还是完全吞并比较好。建立起的泛北美邦会将加拿大重命名为北美自治领,国旗也会有所变化。另外,如果政治点数和运输船都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直接建立北美自治领之后吞并之,这样在不存在任何自治领的前提下可以直接跳过帝国会议的部分。(其实这个才是真捷径×
点完了国策,终于来到了帝国会议的时间。英国需要利用决策,在60天的时间内完成和自治领的四项讨论(国防,贸易,经济,绥靖),并在完成讨论后进行最终的提议成立帝国联邦。前四项讨论每个耗费50政治点数,而提议帝国联邦耗费100政治点数。每项讨论提出过程中,玩家将有机会额外花费25-50政治点数,代表耗费额外的外交努力说服自治领。耗费的政治点数越多,自治领接受讨论的可能也越高;而成功接受讨论不但会同时给予自治领和英国一年的各方面加成,同时也会改善自治领的态度,使得他们更容易同意建立帝国联邦。因此,尽管国策本身会给予120政治点数,玩家还是最好提前准备450+政治点数来确保每一项讨论和最终提议能被通过的概率最大化。如果玩家因为缺乏政治点数导致自治领拒绝提议,或者60天内未能完成最终提议,建立帝国联邦的尝试便会失败,玩家将功亏一篑。
正文:Fin. 【帝国联邦】
到了这里就很简单了,只要自治领同意建立帝国联邦,只需要满足“意识形态相同”“自治等级最低”并且核心要么完全在自治领手里要么完全在英国手里(即自治领不存在),便可以进入最终的国策,在70天后成立帝国联邦。不出错的情况下(一般是民主路线),玩家通常能在41年完成,而用王党或右转+运输船的组合策略,玩家有可能提前1年甚至2年完成,加上有机会早战解决法国,以及联德抗意(王党)或者联意抗德(右转)的策略,可以避免39年尚未得到发育的状态下被牵扯进欧陆大战中,同时获得了削弱德国/意大利的机会,即使建立帝国联邦晚了几年,也能使玩家在对抗其他大国的斗争中获得后发优势。毕竟,即使不建立帝国联邦,能够占领美国本身就已经是不可小觑的工业和战略资源实力了。
总结:本路线相对容易完成的成就(简单通用成就除外)
- One Empire(英国球长)
- New World Order(全球法西斯,右转即可完成。注意非战争获得的傀儡有可能意识形态和自己不同,旧版本遇到过缺不同政体领袖的小国可能无法傀儡转意识形态,现在可以用国家影响类决议慢慢转,但是仍比较耗时间,建议能吞直接吞,大不了研究4级宪兵弄10宽骑兵师驻军模板)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英国宣战前傀儡国,宣自治领即可)
- Last for a Thousand Years(成立帝国联邦)
- Britzkrieg(王党联德,完全占领巴黎。如果空降未完全占领巴黎法国便投降,建议直接吞并。为防万一请主动宣战,不邀请德国参战)
- Nothing Wrong with our Bloody Ships(作为英国拥有9艘战巡)
- William Wallis(王党完成大婚,不能通婚妥协,占领美国后建立美利坚联合王国,将使得华莉丝王后成为美国女王,再释放苏格兰即可。建立之后无法再建立泛北美邦,但或许可以手动降自治度吞并后继续完成)
- Listen Very Carefully, I Shall Say This…(某一个特工行动中安排英法两国特工。英国作为欧洲国家,加之母国自带英国特工,完成很容易。注意需要法国存在才能从【招募本地特工】情报机构升级后招募法国特工,被吞并的法国领土上是无法招募到法国特工的)
- Turing Complete!(完全解密轴心所有主要国家。英国限定,开局直接解德国即可,意大利入轴需要约39年)
- Tour de France(环法自行车赛,需要占领法国全境的时候拥有20个满装备自行车师。全钢四目前只有荷兰和日本可以设计自行车师模板,但任何国家在傀儡该两国之一并吞并之后可以获得全部陆军模板,尽管不能添加新的自行车团,这使得英国只要有机会傀儡日本或者荷兰便有机会获得现成的自行车师模板,从而在占领法国之后获得该成就)
其他注意事项
尽管法国不一定保独前自治领,但是由于英国的转向+拒绝法国入盟(不拒绝的话玩家会在尚未完成帝国联邦之前便被拉入对德战争,从而陷入被动),法国可能会做出非史实的国策选择,比如建立小协约国(这样如果法国没有保独前自治领,英国宣战法国便会有机会牵扯入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甚至捷克斯洛伐克),或者在德国索要苏台德的时候触发对德双线战争,这通常会导致德国有机会通过战争分数获取一部分法国领土(或者全部,如果玩家不后知后觉背刺法国);
同理,如果德国不是英国盟友,也没有和英国开战,那么他们也没有机会完成入侵北欧的国策,从而提前巴巴罗萨的时间(在我的流程中,为了不让德国人获得荷属东印度/印尼,我抢先宣战并吞并了荷兰和比利时,德国在40年7月便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进攻苏联)。根据玩家选择的王党或右转路线决定德国是敌是友,需要时间上留出空当做海陆空部队移动部署划线和特工发展情报网的准备。
再者,即使玩家选择了右转或者王党,由于英国拥有马来亚(以及菲律宾,如果击败美国的时候傀儡了菲律宾),日本大约会在41年通过国策发动进攻并宣战英国(和正常情况宣战美国的时间点基本一致)。提前布好舰队、登陆部队、战斗机群和特工情报网,可以快速击败日本IJN获得登陆本岛的机会。注意【天佑国王】底部有国策可以让玩家获得对日傀儡的战争目标从而先下手为强,但日本一旦签署三国互助条约,英国发动战争便会因为轴心三国互相保独而陷入至少双线作战的局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静待日本先手为好。记得防御好香港,以及如果法国殖民地在英国手里的话,防御好越南。如果开战前校长已经投降形成重组国民政府,则要在印度和新疆、云南的交界处同样摆放一排部队防守。暹罗可能会因为日本国策而和日本结盟,因此最好也额外放一些部队——当然,考虑到日本部队可能会支援,如果有足够时间和政治点数,以防万一不如提前下手除后患。
后记
这篇指南确实废话非常多,主要是因为本人玩钢四尚不算熟练,刚脱离萌新阶段,能够坐下来和老玩家讨论步兵师编制,舰船设计,工厂配置等细致入微影响战局的程度。因此从本人视角来看,这篇攻略中加入了大量“一个刚刚脱离萌新的人,认为什么细节内容是对于以后的新玩家脱离萌新比较需要了解的经验”,尽管这些经验对于老玩家来说就像常识一样。
此外,1.5之后,钢四越来越多的加入了国策事件决议三方系统融合的大型事件链。对于帝国联邦尚算简单,类似墨西哥的军阀路线选择和天主教/无神论者的冲突,以及西班牙内战的重做,无不体现出开发组在丰富游戏性到了繁杂乃至劝退新手程度的努力。对于老玩家来说,多重开几遍,到qq群里或者贴吧发几个经验/战报贴就足以熟悉,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文圈里本人尚未找到一篇完整详细讲解帝国联邦的指南,因此趁着刚刚做完右转球长的余热写完了这篇长文,也没有细细打磨的机会。如果有什么有价值的指摘订正改进的意见,本人会虚心接受。
(题图的帝国联邦旗是本人自己用Illustrator缝合了米字旗和英联邦旗,和游戏内设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