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es: Skylines Guide

Cities: Skylines 這樣玩 for Cities: Skylines

Cities: Skylines 這樣玩

Overview

建議玩家首先不要用mod玩,就這樣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 Cities: Skylines。再玩 Cities: Skylines 下去有兩個方向,一是市長玩法,在玩模擬城市。另一是造景,都不考慮遊戲內容,志在砌風景。當然亦可兩樣並重。但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 Cities: Skylines 是怎樣。

最初怎樣玩

當你買了 Cities: Skylines 及在玩 Cities: Skylines ,肯定是喜歡模擬城市類遊戲,在購買之前,或許你沒考慮甚麼就買了,亦可能先爬很多網料才決定買。我就是後者。

在考慮是否買 Cities: Skylines 時,一定有原因,而我本身是找 Sim City,然後見到很多文章將 Sim City 與 Cities: Skylines 比較,雖然各有支持者,但支持 Cities: Skylines 的通常是說自己由 Sim City 轉玩 Cities: Skylines,或者兩隻都有玩。而支持者總會語帶肯定的說 Cities: Skylines 比 Sim City 好玩很多。

然後我在 Youtube 看到超真實畫面,就像身處日本一樣,Cities: Skylines 能呈現的畫面及建築物一定不得了。

我已經在想,香港也一樣可以砌出來,之後在網料看到怎樣造 Asset 放入遊戲,這樣即是只要你能建的3D模型,都可以放到遊戲內,同時大大增加我學習造 3D模型的意慾。

Cities: Skylines 畫面真的可以很靚。當我玩了Cities: Skylines 後,現在我亦都會話, Cities: Skylines 比 Sim City 好玩很多。

在網上有很多文章嚴選 Mods,用 Mods 的確好玩,但初初玩 Cities: Skylines 不用 Mods 現更好,因為本身遊戲不太易上手,例如交通大擠塞以致一連串問題,垃圾車消不到垃圾、消防車救不到火、病人去不到醫院、殯儀車運不到屍體,又或許水源被污染令全部公民相繼病死。一般玩幾日才明白及上手,城市開始有5萬10萬人口,這時會漸漸感到很大趣味。

  • 一些玩法是擴大規模,人口人口人口。
  • 一些玩法是用 Mods 令遊戲中的公民更似真實生活。
  • 亦有玩法是造景,砌城市,求好看,或將實景砌入遊戲中。

在深入地玩前,先不用考慮太多,Mods 不用裝,Assets 都不下,先直接開來玩。

水電

遊戲內建築物與很接近(約相隔10米內)的建築物是通電的,沒相連就用電欖連接。遊戲內本身沒有電壓概念,通電與不通電,那些有分電壓的電力裝置資產是為了造景或配合mod用。早期用風力發電效果很好,只有噪音,水力發電沒甚用途,永遠都令你感覺無用。

水是要一個吸海水的自來水及一個排污,潔淨水與污水用同一水管,但吸水與排污要遠些及留意水流,如果上游排污就大件事了。吸污水。

交通問題

交通絕對是這遊戲最大問題,最初玩到幾萬人口後便開始交通大擠塞,這遊戲不好好規劃交通,就必定會遇上交通問題。

出現交通擠塞,主要是兩個情況,第一個是入城位置,第二個是城內。城內擠塞問題一般來說都是通道太少,例如一個區域只有一個出入口,但須進入該區域的車非常多便會塞車。兩個情況來講入城擠塞的問題嚴重很多。

入城擠塞

首先要了解入城的車輛。如果一開始就留意車輛,會發現最初入城的車輛都是居民,假設人口不停增長,這類車都是有入無出,會有一定數量,但他們入不到城,塞一會也無妨。

之後會見到貨物車及運煤車等,因為早期通常都是用煤發電,而運煤車如果遲遲去不到發電廠,就會停電,停電會令人口不斷離開,是致命性打擊。另外隨著人口愈來愈多,民生需要物資就愈多,貨車便愈來愈多;所以貨車是入城擠塞最大原兇。

在通過入城的高速公路加一個入口,直接通去工業區,因為貨物目的地根本是工廠,所以無須經過住宅區的,直接去工業區。這樣,就不會發生入城居民與貨車爭路的問題。

到原料愈來愈多,可以用火車及碼頭作為原料入城方法。

如果有交通管理mod就肯定無問題,因為可以禁止某種車輛駛入,否則就看系統AI造化。

城內擠塞

城內擠塞都是通道問題,城內的車的活動情況是人流與物流。

人流主要都是居民代步的車,會揸車都是返工為主,亦會到商區購物,所以是住宅與工業區及商業區的往來,在沒有mod特別影響下,居民應該不需要在工業區及商業區往來。

物流是由工業區運商品到商業區,所以工業區與商業區的通道,主要負擔運商品的貨車。

由於商業區需要接近住宅才會有顧客,所以商業區須要靠近住宅。如果住宅只有居民與商品車,及一些巴士、垃圾車、殯儀車等,通常不會塞。

商區會有貨車及私家車進入,基本上車輛不多。

工業區會有居民返工的車、運原料、運商品。頗大量車必須進入工業區,首先是原料,我們必須設法讓入城的原料車直接到達工業區,另外工業區要有通道直接讓商品通到商業區。

工業區會污染,而最受污染影響的是住宅,最有效方式是將辦公室與商區放在住宅與工業區之間,所以多數情況是居民先經過商區再到達工業區。雖然工業區其中一條通道難免是居民與商品貨車共用,但貨車不用經過住宅區了。

最闊的幹道用來貫通各區,而每個區的規模都是保持十至廿座建築物左右,不要愈起愈多,否則需要進入該區的車又會愈來愈多。

如果發生擠塞情況,就在區的另一端加出入口,如果該出入口少人用,就將該區斬開,逼使居民使用。

一個訣竅,愈多車需要共用同一條路,負擔就愈大。

RCI 需求 與 RICO 系統

R是居民、C是商業、I是工業,遊戲本身RCI需求並沒有停滯不前,所以不用裝RCI需要mod,除非想永遠需求強勁。

而玩者初初見到 RICO 都莫名其妙,RICO的O是辦公室,是工業的替代,未受過教育的就上工廠,受過高,RCI的I是包含工業及辦公室,而 RICO 是指一種無視區域種類的系統,直接定義建議物性質(例如住幾多人或容納幾多人返工)及直接起,不用考慮分區類型。

教育

分為未受過教育、受過教育,受過高等教育。一開始在城市生活的、出生的都是未受過教育的人,他們是工業的主要勞動力,而且低密度商業都是要較多未受過教育的人。如果全部人口是受過高等教育,連小商店都招不到工人。

如果城市教育水準愈高,對工業愈求就愈低,市民都上寫字樓返工了。

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公具中,地下鐵是最理想。火車會造成噪音及市民較少選擇用火車。電車更加是比巴士更差勁。用來降低交通壓力的公共交通公具,效率最高始終是地鐵,其次是巴士。設計巴士線都是一種樂趣。

遊戲內公民可以步行到達的距離約兩公里,即25格地圖中的一格長度,可以步行很遠。不過據觀察,公民能步行兩公里返工卻不願步行兩公里購物。商店的存在都是為了方便公民購物。

市中心

這遊戲市中心是地價最高,交通最繁忙的。而市中心在哪裡呢,市中心就是計算城市所有建築物的中心地帶。隨著城市範圍愈來愈大,市中心的位置亦有所變化。

如果你沒有用mod,一開始必定是低密度住宅,然後若果你在東南西北四方八面環繞著最初的低密度住宅起出去,這些低密度住宅是市中心。始終交通方面問題都不大,畢竟是低密度。

但收入影響就大,因為收入與地價關係很大,所以最過地價的地方卻很少人住是有點浪費,應該重新規劃為高密度來增強收益。

而且這遊戲靠公園增加地價然後令收入增加是很強效率,如果是以經營玩法地玩不想用無限金錢,可以靠起公園增地價來保持良好收益。

只要注意這點,收入絕對夠用的。

SteamSol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