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game: Red Dragon Guide

Wargame:Red dragon 东德部队指南 for Wargame: Red Dragon

Wargame:Red dragon 东德部队指南

Overview

欢迎各位指挥官加入NVA,与本指南作者并肩作战(笑)

概述

同志诸君应该怀着庄严的心情,伴随着以下这段音乐阅读这篇指南

幸福前程,和平生活,降临祖国德意志。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伸出手来去支持。
兄弟一般,团结一心,就能战胜敌人。
要使和平光辉永照,要让我们的母亲无需为儿哀悼。

Glück und Friede sei beschieden Deutschland, unserm Vaterland.
Alle Welt sehnt sich nach Frieden,reicht den Völkern eure Hand.
Wenn wir brüderlich uns einen,schlagen wir des Volkes Feind!
Laßt das Licht des Friedens scheinen,daß nie eine Mutter mehr ihren Sohn beweint.

国家人民军(德语:Nationale Volksarmee,简称NVA)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军队,也是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军队的重要一部,由陆军(Landstreitkräfte)、人民海军(Volksmarine)、空军(Luftstreitkräfte)及边防军(Grenztruppen)所组成(但是1973年边防军从国家人民军分离,直接受国防部管理)。
国家人民军是社会主义阵营应对冷战压力的产物。
1945年,波茨坦会议各方决议使德国非军事化,国防由四个占领国——美国、英国、法国及苏联的驻德部队共同负责。
1949年,德国的四个占领区分别建立了民主制度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两个国家,开始了东西德将近半个世纪的对立。
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建立联邦国防军。为了应对这一事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缔约国包括东德在内。
1956年1月18日,东德人大通过了《建设国家人民军和国防部相关法案》。同年3月1日,国家人民军及国防部正式建立。
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无异,国家人民军被置于执政党强有力的控制之下,国家人民军的战士们被教育道他们是16世纪德意志农民战争中农民义军的继承者。但同时,国家人民军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二次大战前德国及普鲁士军队的传统,特别是军服的设计和著名的“普鲁士鹅步”,这使得国家人民军也被称为“红色普鲁士军”(讽刺的是普鲁士的军队是一支彻头彻尾忠于国王的军队,和追求信仰自由、减轻赋税农民扯不上半点关系)。在这一点上,国家人民军与接受了美国改造并采用美式装备的联邦德国军队有着极大区别。
国家人民军在建军初期由志愿者组成因而并不是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自1961年后,东德政府制定征兵政策,从自由德国青年团及各级学校中征召新兵,以应付东西方阵营关系紧张所引发的冲突,军队的规模迅速扩大。而东德的动员体制极其高效,这套体系下,地方企业会为预备役提供弹药、装备乃至车辆等物资,必要时企业还能获得国家援助。这些企业平日能够确保装甲运兵车处于盈余状态,而库存的轻武器更是达到了全国军队人数的数倍。预备役部队平时在陆军士官学校进行训练,可以在命令下达的三日内实现完全动员,因而其实与现役部队无异。东德还拥有准军事组织工人阶级战斗队,国家人民军与该武装的联系也很紧密。拥有25万基层官兵和3万多高级军官的国家人民军,必要时能够动员10万余基层官兵和近1万4千名高级军官进行补充。
由于东德位于与西方国家交锋的最前线,苏联始终在东德驻扎着数量可观的部队,从60年代开始苏军驻德集群的兵力稳定为6个集团军20个摩步师和坦克师构成,国家人民军的2个集团军(这里需要注意,国家人民军只有第三军分区和第五军分区的两个集团军)在战时也将归苏军驻德集群指挥。交战时接受苏军指挥的事实注定了国家人民军不能够获得均衡的发展。

上面的介绍中有几句话被标注了出来,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人民军在游戏中的几点特征:

  • 步兵数量庞大且训练有素(其中不乏精锐的空降团)
  • 各兵种发展不均横,有明显的短板(特别是装甲部队)
  • 独立作战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合作时发挥得更好

这是各位指挥官同志在选择东德阵营建立卡组之前所需要慎重斟酌的,对于初次尝试的指挥官同志,我的建议是使用东方集团组卡以弥补东德的短板(或者直接转苏军)。
而看到这里,各位指挥官同志如果仍然决定使用东德,或者打算使用东方集团,那我就该向您道一句:“Willkommen Zuhause!”了(笑)
一般来说我们在组卡时会选择不带时间限制与主题限制的卡组。如果一定要选择卡组主题的话,我的建议是发扬东德特种步兵的优势——选择摩托化或者空降作为主题。理由是这两个主题提供携带更多步兵卡的可能,并降低步兵卡所占单位。至于具体是摩托化还是空降见仁见智,空降主题能够降低飞机卡所占单位,但是不能携带任何炮兵单位和坦克。
之所以不推荐一样特化步兵的机械化主题,主要是因为东德的车辆单位并不优秀,而且最为精锐的LStR 40跟实用的WachRegiment都不能被携带,倒是在使用东欧集团装甲部队的时候可以考虑利用东德大量、廉价且训练有素的机械化步兵。

指挥及后勤单位

现在我们开始具体分析国家人民军的兵牌,首当其冲的就是指挥单位。

东德的指挥单位可以大致分为3种:

  • 轻型指挥车辆
  • 步兵指挥班+载具
  • 装甲指挥载具/指挥坦克

相较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情况近似且同为东欧集团成员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东德的指挥单位既不丰富,也不够优秀。没有指挥直升机意味着东德指挥官们不得不选择放弃通过机降控制战区,或是花费额外的点数为步兵指挥班提供直升机作为载具。这一情况虽然在蓝军中较为普遍,但是在红军中则只有东德这一势力没有指挥直升机。
顺带一提,“Führungs”(或Fü)一词多次出现,这个词及德语中“领导(动词)”的意思,而“(K)”对应
“Kommandant”,即“指挥官”。

图为Führungs UAZ与UAZ 469B的对比

100点指挥点数的指挥车是苏联输出的UAZ 469B,红军国家人手好几张这种卡,性能自然没什么好说的,70km/h不算差的公路车速,毫无护甲和自卫武器。在作战中它是控制战区的主力,但请务必将其布置在远离火线、有隐蔽的位置,并注意敌方的远程火力打击。

图为SPW-60(S)与SPW-80、VSOT 64A/R2M的对比

130点的SPW-60(S)是苏联输出的BTR-60的指挥型号(笔者不清楚它是否就是苏联生产的BTR-60Pu,又或者是东德对普通的BTR-60自行进行了改造),性能比不上东方集团另两个国家的轮式指挥车。它装备了14.5mm的自卫机枪,聊胜于无,在林地对付没有火箭弹和破片榴弹的直升机可能有奇效,用30点指挥点数、加大一号的的尺寸以及更高的油耗换取泛渡能力、各个方向1点护甲、比吉普车快10km/h外加一个自卫机枪,我觉得意义不大,不如留着30点出个侦察兵保护指挥吉普车来的靠谱。

搭配各种载具的指挥班

步兵指挥班是有部分东德指挥官喜欢使用的指挥单位,毕竟如果搭配上15点的SPW家族轮式步战,比起指挥型的SPW-60(s)还便宜了15点指挥点数不是?(更何况如果用SPW-80的话,火控系统还更好,虽然没什么卵用)而且步兵指挥班像步兵一样可以在建筑中进行防守,相比指挥载具,他们在城区的生存能力反而更高。最后,如果东德指挥官想机降抢战区,那么乘坐Mi-8的指挥班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对于步兵指挥班,我的建议是根据地图决定携带与否,比如在典型的城区绞肉图元山港作战时,各位指挥官就可以采取机降指挥班配合摩托化指挥班抢战区的战术。

注意,指挥班必须离开载具并停止移动才能提供指挥效果!


SPW-50PU是东德的第一种装甲指挥载具,即苏联的BTR-50PU。由于其价值和基础的UAZ吉普车一样,同时拥有轻型护甲和12.7mm自卫机枪,在一定程度上在作战激烈的关键节点,可以作为前者的替代品。虽然这款指挥载具拥有两栖能力,但无论在水中还是陆上,都实在过于迟缓。
关于它,我并不建议各位指挥官在开局部署多辆SPW-50PU,毕竟开局时控制更多区域意味着获得更多资源,而它的速度显然会拖慢进攻的节奏。可以考虑在有海空走廊和增援的区域部署该载具以防止地方炮击切断增援路线,在战斗开始一段时间后用其替换个别区域的UAZ吉普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FüPz BMP-2(K)与SPz BMP-2

FüPz BMP-2(K),也就是指挥BMP,性能略优于20点指挥点数的BMP-2步兵载具(视野更好)
相较于基本的装甲指挥载具SPW-50PU,BMP拥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2点的侧面护甲能让它在大多数榴弹炮的袭击下生存,而它的主炮则能压制多数进犯的步兵和轻装甲单位(前提是对方不携带反坦克导弹)。

FüPz T-72(K1)与KPz T-72

最后是指挥坦克FüPz T-72(K1) ,大致相当于苏联(现实中的)T-72K,作战性能对应45点指挥点数的原版T72。武器系统在90年代已略显落后,射程只与M48家族、M60A1相当。而它的装甲也没有升级,特别是它的顶部装甲只有2,不仅无法防御北约M270火箭炮系统的穿甲弹,甚至连华约的122毫米火箭弹也无法防御,实在是一款赶鸭子上架的指挥坦克。


讲完了指挥单位,我们再来看看东德的后勤单位
FOB,考虑到东德的支援单位并不够强势,有些指挥官可能放弃FOB。
东德拥有2种后勤卡车和1种后勤直升机,其行进速度都相当不错。但由于都是40点以下的后勤载具,一次能够提供的补给量并不大,并且缺乏护甲。
这里要强调一下,东德的补给直升机属于轻型补给直升机,携带的补给量甚至不如30指挥点数点的卡车,能部署的数量却较多。它一般用于前线应急修理一类的场合,但是由于需部署位置接近前线,部署时要小心敌方的防空力量。
关于每种载具能够提供的统计如下:

  • 一处FOB提供16000升补给,每卡1处共2卡,总计32000升
  • 一辆V-LKV T813提供1750升补给品,每卡7辆共2卡,总计24500升
  • 一辆V-LKV T815提供2400升补给品,每卡6辆共2卡,总计28800升
  • 一架Versorgungs Mi-8提供1500升补给品,每卡7架共2卡,总计21000升

步兵单位

接下来就是这篇指南的第一道大菜——东德步兵单位了,而首当其中需要介绍的就是其特种部队FJB 40和LStR 40也就是俗称的“666”小队

FJB 40和LStR 40

早在1955年,联邦国防军就开始建立其空降部队,而东德的空降部队则成立于国家人民军成立四年后的1960年3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苏联的影响。空降部队最初被命名为第五摩托化步兵营(Motorschützenbataillons 5),其中“5”意味着它隶属于第五军区,而之所以不用“空降猎兵营”的名字是出于保密目的。东德空降部队最早的骨干来自于二战中在苏联接受过训练的德国共产党抵抗组织成员,而驻地则是原纳粹德国在吕根岛建立普洛拉度假村 相当讽刺?。这个营在苏联的援助下秘密而迅速地接受了空降训练。
1962年2月28日,这个营被更名为第5空降猎兵营(Fallschirmjägerbataillon 5)。它首次公开亮相于1964年东柏林的“五·一”游行中。
1971年该营更名为第二空降猎兵营(Fallschirmjägerbataillon 2),尔后于1972年11月8日更名为第40空降猎兵营(Fallschirmjägerbataillon 40),也就是游戏中的FJB 40。
1982年,第40空降猎兵营的驻地被迁至波茨坦,并由陆军司令部直辖。
1986年,扩编之后的空降部队被更名为第40空中突击团(Luftsturmregiment 40)即游戏中的LStR 40。
1969年,这支部队获得了“ 威利·桑格(Willi Sänger ,1894年5月21日-1944年11月27日)”这一荣誉称号,这个名字来自于一名被纳粹处决的德国共产党员抵抗组织成员说起来这里居然没有中文资料… 。他在一战时参与社民党并于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他曾经在1933年保护了部分即将被纳粹焚毁的图书,其后他参与了罗伯特乌里格的抵抗组织,1942年抵抗组织被破坏后他又通过购买盖世太保的通缉名单拯救了许多异议人士。他于1944年7月被告发被捕,并于同年10月被处决。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运动员,除了空降部队和数条街道,他的名字被被用于命名体育赛事。以这位东德英雄命名空降部队显然体现了空降部队受到的期待,而在游戏中,这支部队的确能够不负指挥官们的期待。

FJB 40,LStR 40和SAS

游戏中东德空降部队的装备较为特殊,同时携带火箭筒和防空导弹,功能上类似于英国的SAS。其性能上不仅不逊于SAS,甚至略有优势:
LStR 40装备的RPG-29准确度和穿深都强于SAS的AT-4,但由于AT-4是一次性火箭筒,所以射速上AT-4占优;其防空导弹9K38 Igla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都强于SAS的Stinger。性价比显然优于SAS。
而FJB 40装备的RPG-7准确度和穿深都略弱于SAS的AT-4;Strela-3性能则基本与SAS的Stinger持平。但是由于只需要25指挥点数(比SAS低10点,甚至只相当于普通步兵的需求),性价比也不算差。
这一类多功能特种部队,特别是对于东德来说,能够很好的替代两人组的防空步兵和火力支援组,在第一波的突击/机降中提供良好的反装甲火力和防空支援。直升机尚且不提,高训练的LStR 40甚至能够威胁到大多数接近的固定翼飞机;而24穿甲的火箭筒则能打穿大多数坦克的正面护甲,更不用说步兵载具。需注意的是这类特种部队由于不装备机枪,并不擅长同敌方步兵短兵相接,一般来说需要在他们的附近部署普通步兵;且由于特种部队徒步行进速度高于其他步兵,前进时需要控制住速度,不要让其失去兄弟部队的掩护。
上图是FJB 40和LStR 40的可选载具。这里存在一定的架空成分,因为东德空降部队不同于苏联空降部队,他们是轻装的渗透力量,历史装备的载具主要是苏制GAZ和UAZ吉普车,W 50卡车和一些摩托车,而游戏中他们的载具则包括了SPW60,SPW70和SPW80。由于游戏机制,空降兵只能直升机机降,不能伞降这个我暂且不吐槽,但是东德空降部队的主力直升机是Mi-4和Mi-8系列,并没有装备Mi-24家族(在后文直升机那里有提到)。
在游戏中SPW系列作为轮式步兵载具有着不错的速度和一定的反步兵能力,上文指挥单位那里已经提过了。运输直升机中,只有火箭弹的Mi-8T作战能力不强,性价比不太高;而Mi-24D性能虽然尚可,但所需点数过高,会影响能够部署的空降兵数量(毕竟我们需要的是它搭载的步兵)。所以我推荐各位指挥官在Mi-8TV和Mi-24A中选择

图为乘坐UAZ吉普车的东德空降兵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游戏中FJB 40和LStR 40的帽子都是不是头盔或船帽,而是迷彩贝雷帽,这点倒是肥肠符合史实

戴迷彩贝雷帽的东德空降兵

Mot.schützen和Mot.schützen 90

国家人民军总计有四个摩托化步兵师(motorisierte Schützendivision):第一、第四、第八和第十一摩托化步兵师(原本还有一个第六摩托化步兵师,但它于1958年即已解散)。前文提到东德有两个军区,第四和第十一摩托化步兵师属于第三军区,而第一和第八摩托化步兵师属于第五军区。以1986年为例,每个摩托化步兵师下辖三个摩托化步兵团(motorisierte Schützenregiment),此外每个坦克师下辖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再加上6个摩托化步兵教导团(motorisierte Schützenausbildungregiment),共计20个常备团,是国家人民军名副其实的主力部队。其中,第十一摩托化步兵师还曾经在华约总司令雅库博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参与过对“布拉格之春”的镇压可以说是民主德国的第三十八集团军叻
东德的摩托化步兵有着相当丰富的可选载具,其中不乏BMP-2等支援能力较强的载具,现实中东德BMP家族的装备量大概是SPW(BTR)家族装备量的一半不到,不过法国蠢驴要buff红军我们指挥官也挡不住是吧…
不过他们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便宜,红蓝阵营的冲击步兵,哪个我没见识过啊,15指挥点数点的冲击步兵还真没第二家…打不过你还海不死你么…
上面是Mot.schützen和Mot.schützen 90属性的对比,可以看出在80年代末,东德已经在苏制武器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套新枪族——STG 940枪族(游戏中LStR 40用的也是这个枪族中的短突击型号),事实上这个“自主研发”,看上去十分“民主”的步枪有着一段相当惨淡的身世。

苏联在经过多年的“保密”之后,在1981年开始让华约集团的“兄弟国家”提供AK-74步枪和5.45×39mm M74弹。1981年8月18日,东德与苏联签署了特许生产AK-74的合同,9月获得技术资料,并开始生产。但在协议中却规定了东德生产的AK-74只能自用,不得出口。为规避这一条款,东德便决定把他们仿制的AK-74的口径改为5.56×45mm北约标准弹,再包装成其他的步枪再用来出口。
这项工作在1985年开始,1988年9月在勃兰登堡火箭试验场对4种样枪进行了评估,试验成功后该枪也没有沿用其他东德AK的命名方式,而是被命名为STG 940突击步枪,这也是包装计划的其中一步。
在1989年,STG 940系列共设计出5种不同型号。现实中除了STG 941和STG 942和获得量产外,其余3种型号都只有样枪,不过游戏里东德续到了92年,量产装备了也不奇怪。STG 940系列结构原理仍然与AK式步枪相同,但外表看起来有很多细节上的区别,比如M16式的消焰器,造型迴异的直枪托和塑料护木、握把。这些枪均采用30发容量的钢弹匣或塑料弹匣。

东欧各国的折叠枪托虽然都差不多,但在固定机构、折叠机构和枪托的弯曲度上都有微小的区别。STG 940系列也继承了东德折叠枪托的一贯设计。

也许是受到命运的玩弄吧。现实中统一后的德国政府不但停止了STG 940的生产和出口,还销毁了已经生产出来的STG 940,除了少部分枪支及其钢弹匣有幸作为军剩物资出售外,绝大多数的STG 940都没有留存下来。至于原本不准出口的MPi-KM-74,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倒卖了不少出去。可悲可叹,我们在现实中无从看到手拿STG 943的LStR 40的英姿。

轻步兵

东德的轻步兵在游戏中叫做Leichte schützen,字面意思的轻步兵

Wachregiment

最后我们来说说东德的这个神秘Wachregiment部队罢
这个图似乎剧透了呢
首先,“Wachregiment”一词在德语中指的是卫兵团、警卫团。东德国家人民军有有两个主要的警卫团——第一警卫团“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团(Wachregiment “Friedrich Engels”)和第二警卫团“雨果·埃伯莱恩”团(Wachregiment “Hugo Eberlein”)。“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团的名字来源自不用说,“雨果·埃伯莱恩”团的名字可能对于中国读者就不是那么熟悉了。雨果·埃伯莱恩曾经是德国共产党领袖之一,因受纳粹迫害辗转瑞士到达苏联,但是这位信仰坚定的同志并没有得到笑脸和鲜花的迎接,反倒是由于慈父同志的肃反关怀死在了拘留所里。这个团是在1956年被创立的,这一时间点很值得玩味(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秘密报告”),可以说政治意味相当浓厚。
但是,但是!但是!!
国家人民军的这两个警卫团负责执行的是首都的卫戍工作以及接待外宾时的宾礼活动,自然不会有武装直升机一类的装备,其最“重”的装备就要数几部履带式防空导弹载具了。
游戏中的“Wachregiment”显然并不是NVA-Wachregiment,而是东德的第三个臭名昭著大名鼎鼎的卫兵团——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警卫团(Wachregiment “Feliks Dzierzynski”)
捷尔任斯基警卫团并不属于东德的军队,而属于其国家安全机构史塔西。
1951年初,国家安全局卫警卫营(Wachbataillon A beim MfS)组建于柏林。1953年6月17日,该营也参加了对六一七事件的镇压,并在次年11月被提升为警卫团。1967年,“Felix Gelsinski”这一荣誉称号被授予该团。1955年初创之时该团,哦不应该是营总计1,475人,而到了1980年其人数已经膨胀到一万余人(接近一个师的人员数量)。由于该团属于东德国家安全机构而非军队,他被视为东德警察的一部分,因而可以绕过同西德禁止驻军协议驻扎在柏林市内的阿德列尔肖夫。
在游戏中,Wachregiment的士兵们使用的主要武器是VZ-61蝎式冲锋枪,而事实上该团侦察部队的确装备过这种冲锋枪。火箭筒RPG-18是苏联于70年代上半叶仿自美制LAW反坦克火箭的产品,曾今被东德军队采用过,但是否被装备给捷尔任斯基警卫团则不得而知。
这支部队在招募成员时有相对较高的政治要求,更好的待遇也让在这里服役成为了相当热门的替代服役选择,体现在游戏中大概就是其冲击步兵的训练水平罢。由于这支部队是15人班,蝎式冲锋枪又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接近战火力,火箭筒穿深虽只有15,但射速却相当高(因为RPG-18是一次性使用,没有填装时间)况且该部队还携带了近战用的机枪。可以说他们在林地渗透作战时是能力尚佳的部队(当然打不过米军四等人畜生,不过反正东德也没有四等人畜生可用)。

仿自LAW的RPG-18

这里在游戏考据方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图中Wachregiment的制服。游戏中Wachregiment身着雨点迷彩制服,挂着作战装具,头上戴的却是大檐帽,笔者对于并没有在历史照片中见到过这种搭配方式(其实有军官或者NCO这样穿着,但鲜有士兵这样穿着的案例)于是笔者找出了一下这张图:
如图各位指挥官可以看到,雨点迷彩的都是“Felddienstanzug”,也就是野战服,而其搭配的帽子一般是船帽(或上文中空降部队的贝雷帽)。搭配大檐帽的一般是“Ausgehanzug”,即常服或半礼服,后者显然不可能在野战条件下被使用。
参考兵牌卡面的形象,笔者又找到了一些图片:

这些是在柏林墙附近巡逻的另一支部队——Grentruppen der DDR
不过这个单位由于和游戏无关就不细说了…
显然是法国蠢驴考据不够详细…

步兵单位(辅助)

火力支援组

东德的火力支援组装备了传统的RPG-7V,和90年代摩托化步兵使用的火箭筒一样,射程为700m,在各国火力支援单位中算是射程很近的。勉强能够卡卡街区

防空步兵与反坦克步兵

东德的反坦克步兵无论是导弹种类还是精度都不大优秀。
游戏中东德的防空步兵很便宜,性能在红军里也算不错,但是在空降部队的光辉之下失色不少。
其实两人班的步兵也有自己的优势——隐蔽性优于人数更多的部队,将他们部署在关键节点上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防空步兵与反坦克步兵的载具,装备Strela-2的防空步兵不能选择直升机载具

工兵(火焰喷射器)

东德的火焰喷射器AGI 3×40很有特色,它是一种在70年代产于罗马尼亚的单兵燃烧弹火箭筒,战术定位类似美国产M202 FLASH。它不是靠压缩气体或者火药气体推动油罐里的汽油,而是在弹头里加装凝固汽油的火箭弹。相比其他种类的火焰喷射器,它封锁道路和压制步兵的能力较弱,但是射速较快,巷战时使用性价比不错。
顺便,AGI 3×40的照片真的很难找,维基上也只有一小段罗马尼亚语资料,详细考据日后可能会补上。

预备役

东德预备役和你匪预备役装备、数据和车辆都几乎一致,可以在强攻的时候当作肉盾、摆在市区进行威慑(低训练的侦察难以在远距离分辨你的部队种类)或者试探火力(主要是曲射武器炮位和反坦克导弹发射位),聪明的指挥官可以让预备役起到不少战术作用。

支援单位

东德的支援单位素质尚可,其一大特点是几乎全部来自苏联的技术输入,拥有大量同苏军相同型号的装备。

红外防空导弹

雷达防空导弹

火炮

防空炮

坦克

这一节是关于东德阵营的一大弱点——坦克展开的

T-72家族

T-55家族

T-34/85M

二战老兵T-34还真是一位闲不下来的战士,从40年代诞生起,直到前几年的乌克兰冲突和叙利亚内战都能见到她和她衍生车辆活跃的身影。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一员,东德国家人民军在建军之初自然也得到了不少的T-34/85M

侦察单位

东德在侦察单位上整体并不弱势,也有一些出色的单位。

侦察步兵

特种侦察
侦察直升机

东德的Mi-8视野非凡且滞空时间长,可惜尺寸较大,而且所需分数高于波兰的Mi-2,不适合向前线走,比较适合蹲在二线。

轻型侦察车辆

侦察坦克/装甲侦察车辆

车辆

东方集团的车辆都不出彩:种类少、质量又差,东德的车辆也不例外。虽然数量庞大,价格低廉,功能该有的都有,但是性能却达不到平均水平。在组建部队的时候建议携带训练水平更高的单位以弥补性能的低下。

ZSU-57-2

鉴于游戏中苏联本身没有装备ZSU-57-2,华约国家也并不是普遍装备这种战车,而这又是笔者的第一篇部队指南,所以关于ZSU-57-2的考据姑且写在这里。(参考了空军之翼科罗廖夫的《战后苏联自行高炮史》)
ZSU-57-2的设计始于1947 年春天,苏联部长会议国防委员会下达文件,命令苏联中央炮兵设计局开始研制一种高性能 57 毫米自行高炮。苏联火箭炮兵总局同时正式下达了战术技术任务,确定该系统代号为 ZSU-57-2(ЗСУ-57-2),其工厂研制代号为“500 号工程”。1949 年 5 月,鄂木斯克 174 机械厂试制出两门 ZSU-57-2,1950 年,牵引式 S-60 和自行式 S-68 的两种 57 毫米高炮被同时投入国家靶场测试,而据库宾卡国家坦克博物馆介绍,ZSU-57-2 于 1955 年 2 月 14 日定型,随后投入大规模生产,1957 年正式装备,1957 年 11 月 7 日的红场胜利日大阅兵首次公开亮相。
该炮主要装备苏联陆军坦克师/摩步师属高炮团,以及国土防空军的“萨姆-2”地空导弹团。它的作战任务是为坦克师/摩步师提供机动防空掩护,以及为“萨姆-2”地空导弹团提供阵地掩护。该炮的生产厂为鄂木斯克第 174 机械制造厂(十月革命工厂),笔者没有查到 ZSU-57-2 的准确生产数量,只在库宾卡博物馆介绍中得知该厂在 1957 年生产了 249 辆自行高炮(该炮生产期为 1955 年至 1960 年),据库宾卡博物馆馆藏的那辆 ZSU-57-2 自行高炮的车体生产编号 946 号,这说明前苏联至少生产了一千辆以上的 57 毫米自行高炮,大约可以组成 300 多个 4 门制高炮连,装备三十几个坦克师/摩步师的高炮团。相对于苏军庞大的坦克部队,ZSU-57-2 的产量比较小,以至于 50 年代末以前苏军不得不在坦克团使用安装在 БТР-40 和 БТР-152 轮式装甲车上的双联 ЗТПУ-2 式 14.5 高射机枪来进行补充防空。随着更加现代化的 ZSU-23-4“石勒河”自行高炮在 1960 年代初诞生,ZSU-57-2 高炮迅速进入退役状态,苏联也开始对外出口 ZSU-57-2 自行高炮,先后出口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东德等 5 个华沙条约国家
虽然是一台较为落后的高炮,游戏中的ZSU-57-2却性能尚可,可以较好地完成压制敌方步兵、轻装甲,乃至威胁敌方直升机的战术任务。将其部署在己方步兵后的林地或者林际线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中中国的80式高炮和芬兰的ITPSV SU-57-2作为支援单位只有用于对空的一种弹药,而以东德为例的作为车辆单位的ZSU-57-2则拥有穿甲弹和高爆弹两种不同的弹药。(见上图)

TO-55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保存的OT-55

笔者纠结了很久名字的事,这里“OT”和“TO”两个应该都可以使用,但是捷克斯洛伐克一般载具的命名又是以OT开头,很容易混淆,所以姑且按照游戏里这样称呼它好了。
整个华约阵营的喷火坦克都有着类似的设计,它们由普通主战坦克和装在原坦克同轴机枪位置的喷火器组成,这种组合意味着喷火坦克原本的主炮不受影响,同时能够分担一部分主战坦克的职能。TO-55装备了采用火药活塞发射原理的ATO-200式喷火器,这种喷火器借助火药燃气压力喷射瓶装油料,虽然每次喷射量固定、火力持续性差,但是其喷射距离则比气压式喷火器远了几个量级。ATO-200式喷火器一次可以装载供12次发射的燃料瓶,每次的喷射距离可达200米。
在游戏中,由于T-55坦克速度较慢、伴随步兵林地作战时喷火器的反应速度不如一般坦克炮和机枪、在市区作战时T-55的装甲难以抵挡地方火箭筒的打击,携带这个单位的指挥官并不多,依靠凝固汽油封锁关键节点的任务主要交由轰炸机实施。如需使用,建议配合迫击炮打出的烟幕,通过强制攻击清理敌方可能存在的区域。

驱逐战车

人民军陆军装备了4种驱逐战车,都是轻型的轮式载具
UAZ小吉普再当大任,这一次它扛起了无后坐力炮和9K111的升级版Fagot-M。
无后坐力炮对于坦克杀伤不足,但能够在林地对敌方步兵载具造成出其不意的伤害。
游戏中Fagot-M穿深优于9M14 Malûtka-P,而射速劣势不大,基本剥夺了后者存在的价值。
SPW-40P2的四连发导弹,虽说是四连发,但是由于这些导弹并不是 发射后不理 的,所以并不能实施真正的连射,而必须在第一发命中(或失去控制)后才能发射第二发,火力只略微强于上面那个Fagot-M吉普…
装备了9M113 Konkurs的SPW-40P2数据看上去漂亮了一些,命中率也可以靠训练等级提高,但是穿深和射程的硬伤实在无解…

直升机

东德直升机的情况同坦克、车辆一样——可选项目很少,但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战术需求。由于东德拥有较大数量的KHS Mi-8TB和携带防空导弹的DHS Mi-24P(虽然其防空导弹对补给消耗过高),此外机降特种部队的质量相当不错,Heli Rush对于东德来说亦是一种“可行”的战术。但不少玩家认为开局Heli Rush有失体面,使用这一战术有可能被对方拉黑或遭到对方亲切问候,这一点需要各位指挥官注意。

名词解释:

  • THS——Transporthubschrauber 运输直升机
  • KHS——Kampfhubschrauber 武装直升机
  • 关于“DHS”这里有一个问题。笔者查找了不少NVA的相关资料,但似乎它并不是某种特定功能直升机的缩写,而是对应Diensthabende System (DHS) der Luftverteidigung,即NVA的防空指挥系统,鉴于游戏中M-24P是一种携带红外空对空导弹的直升机,笔者认为制作组可能望文生义了…但是仔细想想德语中对应防空的词应该是“Flak-”才对吧不过考虑到东德卡组里还有个KHS Mi-24P…算了吧,欢迎大家找到资料发过来。

Mi-24P

游戏中东德的种类最多的直升机来自Mi-24家族,这里先给各位新晋指挥官讲讲Mi-24家族在德国的服役史罢。
从1978到1989年期间,东德被交付了42架Mi-24D与12架Mi-24P,被分别部署在东德国家人民军陆军航空队(der Armeefliegerkräfte)的第三和第五武装直升机中队(Kampfhubschraubergeschwader)(显然是分裂隶属于第三和第五军区的直升机中队),并曾经被用于追踪边境地区的东德难民。在服役期间有3架直升机不幸坠毁。
两德统一以后,国家人民军只有少部分装备被西德军队采用,其中就包括51架Mi-24直升机。其中一部分被送至联邦国防军飞机技术和适航中心(Wehrtechnischen Dienststelle 61,简称WTD 61),有一架P型与一架D型被提供给美军作为军事训练中的假想敌。剩余的Mi-24被部署到了联邦陆军航空兵团(Heeresfliegerstaffel,也就是HFS,其中第80陆军航空中队直接由东德第五武装直升机中队改组,东德第三武装直升机中队则改组为东部陆军航空中队和第70陆军航空中队)执行非常规任务,并在1994年九月14日退出现役。然而廉颇老矣尚能饭,这些直升机被交付给了波兰和匈牙利继续他们的使命。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KHS Mi-24P吧

东德KHS Mi-24P与苏军自身装备的Mi-24P性能并无差异

KHS Mi-24P所装备的双联装30mm固定机炮有着相较于其他型号12.7mmYak-B机炮更远的射程,且更精确一些。80mm火箭弹在压制步兵和轻甲单位时效果极佳。此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它还装备了射程较远的9K114 Shturm反坦克导弹(也就是游戏中的“Kokon”,射程2800m)。其反坦克火力强于使用9M17 Fleyta的捷克Mi-25,而同样装备9K114的波兰Mi-24W反步兵能力又劣于它,综合性能在东欧集团同级直升机里是最高的。

东德KHS Mi-24P,注意左侧红圈圈出的9K114 Shturm反坦克导弹,以及右侧的双联装30mm固定机炮

那么我们可以再来看看这个不幸的名字不太对劲的DHS Mi-24P的性能。

DHS Mi-24P与Mig-23ML,注意第二列的R-60M Molniya导弹

可以看到装备R-60M的DHS Mi-24P机炮并无改变,升级过的Kokon M增加了些许穿甲能力,其关键改动就是在原先挂载火箭弹的挂架上换装了R-60M导弹。

装备R-60导弹的俄军Mi-24,注意这里的R-60被安装在翼端的挂架上,与游戏中的东德飞机不同

R-60导弹是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为攻击机研制的自卫用导弹,也广泛地被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战斗机的辅助武器,北约代号是AA-8“蚜虫”。
R-60M为寻标器增加了氮气冷却系统;将可视角度扩大到±20°从而提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将战斗部重量提高到3.5公斤。
该弹重量轻巧(43.5kg)故而可以安装于几乎所有苏系军用机,但缺点是战斗部重量也较轻,即使命中敌机也不能保证能把敌机击落,故一般要向同一个目标发射两枚。考虑到装备的是直升机平台,在游戏中一般发射4枚才能保证击落一架敌机,而每发导弹却要消耗400升补给,持续依靠DHS Mi-24P进行防空会亟大增加后勤负担,并不是明智之举。

Mi-8TB

KHS Mi-8TB与朝鲜的Mi-8炮艇对比,性能相同

KHS Mi-8TB的性能不算出众,但是其价格十分低廉。而且在东德卡组中总计可以部署2卡共24架,可以考虑在Heli Rush中进行支援。

空军(固定翼飞机)

相较于其主要对手西德,东德人民空军的飞机种类更加丰富;但是在华约各国中,东德的飞机种类则略显逊色。不过东德的飞机功能全面,还有几个足以支撑场面的型号,若与东欧盟友并肩作战定能锦上添花,而独立成军则亦非不可。

Mig-29

首先要向各位指挥官介绍的是东德空军的主力空优机——Mig-29
国家人民空军的第三战斗航空团(Jagdfliegergeschwader 3)在1988年拥有20架Mig-29 9-12 “支点A” 部署在Preschen机场执行防空任务。除此以外还有4架MiG-29UB在役。

Preschen军用机场航空照片与草图

国家人民空军的 “支点A”来自Chodynka(莫斯科附件某地,没有中文翻译),MiG-29UB则在高尔基市(下诺夫哥罗德)被生产。飞行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始于1987年,在卡门茨完成预备课程后也在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进行了培训。
国家人民空军的Mig-29于1988年5月3日开始服役,而在第三战斗航空团解散之前,她们完成了大约4000个小时的飞行任务。1990年9月27日,国家人民空军的Mig-29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这些飞机安装了新开发的敌我识别系统 “Parol”,而在她们被移交给联邦国防军之前,苏联技术人员将这套系统全数拆除拆除。

Preschen军用机场中的Mig-29,1990年

两德统一后另一样被全数继承的东德装备就是这些Mig-29,她们被安排联邦国防军第73战斗航空团“施泰因霍夫”(Jagdgeschwader 73“Steinhoff”)继续她们的服役生涯。
在进入到联邦国防军的武器库之前,这些Mig-29被安排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指标的测试,飞行测试在上文直升机部分所提到的WTD-61进行。显然这些新锐战斗机不仅顺利通过了测试,还给一些美国的技术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在接受了北约标准化改造后被给予了新的名字——MiG-29G和GT(G即German,GT则指German Trainer)(这里维基中文百科写的似乎有问题,我采取了德语文献的说法)。到2003年9月退役之前,联邦国防军飞行员在米格-29上完成了超过30,000个小时的飞行。
1996年6月25日,一架米格-29坠毁在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布鲁德斯多夫附近发生故障。飞行员使用弹射座椅成功逃生,并毫发无损。由于飞机坠毁于荒地,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2003年欧洲2000战斗机的批量生产,22架Mig-29被以每架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出售给1999年加入北约的波兰以增强后者空军力量。最终只有一架Mig-29被留在了德国Gatow的德国空军博物馆(Militärhistorisches Museum Flugplatz Berlin-Gatow),静静地在展厅里讲述着自己曾经的辉煌。

波兰与东德的Mig-29 9-13S

游戏中东德Mig-29的型号是Mig-29 9-13S,代号是“支点C”,似乎和历史上东德装备的型号不符,不过有了上面“DHS”的事情,笔者已经无所谓了…从对比图中,稍有常识的人就能够看出波兰的同型飞机性价比更高,但是在没有东欧盟友的情况下,东德自己的Mig-29依旧能够独当一面。

Su-22M4/Su-22M4P

波兰与东德Su-22M4系列的对比

由于东德Su-22M4的资料不是很丰富,笔者打算把详细的介绍摆在波兰军指南那里。
东德空军曾经于80年代接收了48架Su-22M4和8架Su-22UM-3K,而海军也接收了8架Su-22M-4K和2架Su-22UM-3K。在当时,他们是东方集团较为先进的对地攻击机。
游戏中携带反坦克导弹的东德Su-22M4性能不错,但略逊于配备了两枚射后不理KH-29T反坦克导弹的波兰Su-22M4 Seria 30(其实东德Su-22M4的红外飞弹更好,但是没人会用数量稀少的反坦克机狗斗对吧…偷直升机也可以用高练度的Mig-23)。
东德的Su-22M4P也一样是自卫飞弹比较好,反辐射弹性能也有不少优势,在东欧阵营只略输于苏军的Su-24。

Mig-25RBF

Werneuchen机场的Mig-25机库和在Werneuchen机场起飞的苏军Mig-25

苏联与东德Mig-25的对比

现实中东德自己并没有装备任何型号的Mig-25,只有苏联空军在东德境内的 Werneuchen 机场(也是一个在纳粹统治期间建立的机场)驻扎过Mig-25。
东德是游戏中除了苏联以外少数装备了Mig-25的阵营,但是拿这样优秀的飞机作为轰炸机,多少有些屈才,注意苏联与东德Mig-25使用的弹药有所不同,东德装备的是普通航弹而苏联则是反坦克弹。

Mig-23家族

东德人民空军曾装备过11架MiG-23UB、12架MiG-23MF、22架 MiG-23BN和32架MiG-23ML ,1架米格-23S用于地面技术训练。这些飞机分属于第9战斗航空团(Jagdfliegergeschwader 9)和第37战斗轰炸航空团(Jagdbombenfliegergeschwader 37)
两德统一后联邦德国接管了18架米格-23BN,9架米格-23MF,28架米格-23ML和一些米格-23UB,但她们都被用于测试用途。

数据上似乎是东德的Mig-23ML比较漂亮…

游戏中的Mig-23BN是东德唯一携带反坦克弹的飞机,而Mig-23ML相较于苏联的版本有着蛮大的优势,在制空方面对于Mig-29是个不错的补充(其实笔者认为苏联的Mig-23MLD可能更倾向于对付直升机)。

Mig-21家族

波兰与东德Mig-21Bis的对比,东德装备了更好的飞弹,但意义不大

Mig-21ML,实用的对地攻击机
携带凝固汽油弹的Mig-21M,载弹量感人

东德可能是游戏中除了红龙联军外装备Mig-21最多的阵营。Mig-21Bis LAZUR虽然装备了6发导弹,但全是红外弹,而且指挥点只比同阵营Mig-23ML少5点。虽然它在60年代是相当不错的飞机,但是到了游戏所处的90年代,这样的火力就只能欺负缺乏掩护的攻击机和直升机了。所以笔者不大喜欢使用这个型号的Mig-21。
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用装备火箭弹的Mig-21清理疑似布置了侦察兵、反坦克小组或防空小组的地点倒是可以为己方地面部队推进提供不少便利。
Mig-21M作为东德唯一装备凝固汽油航弹的战机,即使只能携带2枚航弹,

Mig-17家族

在20世纪80-90年代,Mig-17已经是非常落后的飞机了,但是在游戏中,这些本该躺在博物馆里的老兵们重新披挂上阵,担任起对地攻击的任务。
东德的两种Mig-17载重一致,区别在于炸弹的当量,请指挥官酌情考虑(虽然我觉得可能没几个人会带Mig-17)。

后记

这是我为红龙撰写的第一篇部队指南,基于我个人的游戏水平,可能还有很多偏颇乃至错误的认识,希望各位的读者指正。如果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及时在留言中回复给我,我会尽量快速地回复。

资料来源:

  • 维基百科德语,英语,日本语 NVA 相关词条
  • 枪炮世界 东德AK系列 有关文献
  • 空军之翼 苏联防空炮史 有关文献
  • 德国模型论坛modellversium,Jörg Engert的作品
  • [link] TO-55的资料
  • …(待补充)

在这里我需要感谢我的朋友ustars001在企划之初为我提供的翻译,
最后还得感谢把我带进红龙坑的 ElitSall 和把我带进东德坑的 leoncheng1997

之所以选择东德作为这个系列的开始,大抵是由于我一直有着德国情节罢!笔者小学时看过一本《图说德国》,便对德国留下的不错的印象。初中时笔者接触到了二战德军的几本回忆录,还入了军品和模型两个天坑,但一直都把德国作为核心主题,可以说是非常的德棍了。另一方面可能因为笔者喜欢MUV-LUV这部作品,至于是萌豚原因还是硬汉理由占了大头,我自己也说不清啊(笑)

附上笔者自己的(玩梗向)东德卡组:

外加几张私货:

谢谢阅读,点赞与收藏!
Danke sehr!
SteamSolo.com